Artwork

Contenu fourni par 蘇育平 Yuping SU. Tout le contenu du podcast, y compris les épisodes, les graphiques et les descriptions de podcast, est téléchargé et fourni directement par 蘇育平 Yuping SU ou son partenaire de plateforme de podcast. Si vous pensez que quelqu'un utilise votre œuvre protégée sans votre autorisation, vous pouvez suivre le processus décrit ici https://fr.player.fm/legal.
Player FM - Application Podcast
Mettez-vous hors ligne avec l'application Player FM !

中美對抗從地表延伸到太陽系

21:29
 
Partager
 

Manage episode 422668751 series 2948782
Contenu fourni par 蘇育平 Yuping SU. Tout le contenu du podcast, y compris les épisodes, les graphiques et les descriptions de podcast, est téléchargé et fourni directement par 蘇育平 Yuping SU ou son partenaire de plateforme de podcast. Si vous pensez que quelqu'un utilise votre œuvre protégée sans votre autorisation, vous pouvez suivre le processus décrit ici https://fr.player.fm/legal.

迎接十年一遇的存債良機,富養自己不是夢!
中信優息投資級債【00948B】有「平準金」及「月配息」,小資也能輕鬆跟隊,【00948B】投資就是發!
一同「債」現王者新高度,詳細資訊請見: https://bit.ly/3y7XL7A
----以上訊息由 SoundOn 動態廣告贊助商提供----
中美對抗從地表延伸到太陽系
2024年6月6日是一個無比繁忙的一天,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籌劃已久的「星艦太空船搭配超重級推進火箭(Starship + Superheavy Rocket)」第四次試射順利發射升空,火箭推進段實現重返,星艦太空船也測試重回大氣層之艦體與防熱隔離層是否安全,測試結果成功,為未來星艦火星計畫大規模發射取得綠燈。
圖-星艦四發射前(SpaceX網站)
另外美國波音公司在經歷十年延誤與今年幾次發射前緊急叫停後,終於也在6日以聯合發射聯盟(ULA)的擎天神5號火箭,將波音開發生產的「星際航線(Starliner)」太空船順利安全送上宇宙,並前往國際太空站對接,將兩名太空人送上國際太空站輪班,受到太空站上太空人熱烈歡迎。
這款星際航線太空船因技術問題延宕多年,當年NASA同時出資支持波音與太空探索公司製造飛船,結果太空探索公司的龍飛船在2010年就實現貨運版龍飛船飛行,2020年5月30日實現載人版龍飛船的航行。星際航線太空船到了2024年6月6日也終於成為國際太空站最新一款載人飛船。除此之外還有俄羅斯的聯盟號太空船、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獵戶座太空船可載運太空人上國際太空站,再來就是中國自創一格的神舟太空船了。
也同樣是這天6月6日,中國嫦娥-6號登月飛船在月表採集月壤的月球車已將月壤送上重回太空火箭,送回軌道艙,將從月球運回地球研究。
圖-星河動力航天公司穀神星遙13火箭發射升空(SpaceX臉書網頁)
一樣在2024年6月6日,中國一家民間的太空公司星河動力航天公司的穀神星遙13火箭發射升空,將三枚衛星打入地球軌道。距離穀神星遙12火箭在5月30日發射打入5枚衛星(極光星座01星、極光星座02星、河北臨西一號衛星、張江高科號衛星、逆水寒2號衛星)也不過一個禮拜時間,代表中國這家民間企業也有不俗的航天實力,可以在短時間內連續發射。
雖然穀神星火箭只是小型固態火箭,酬載只有350公斤,比起星艦的超重型火箭之酬載有上百噸,簡直無法同日而語,但是要上宇宙,所需要的技術要求是所差不多的。
地球的大氣層因此充滿擾動與破口,不斷有太空運載火箭衝破一百公里高之卡門線進入太空,代表人類的宇宙開發前所未有的密集。
尤其SPACEX幾乎每週都發射的星鍊布設火箭,每次都可以打上23顆星鍊衛星到地球近地軌道,很快大家不管在地球哪個角落,都可以使用星鍊系統上網路。最近還出現亞瑪遜叢林原始部落開始使用星鍊系統,結果男人都不去狩獵種田,全部在刷小電影視頻,令部落長老搖頭不已的新聞。
此外中國布設的全球定位系統北斗、俄國的格拉諾斯、歐洲的加利略,以及日本的QZSS都是可運用的全球定位系統,美國GPS早已不再是唯一選擇。
在太空開發方面,美國秉持民間為主,政府為輔之態度,政府將太空任務分包下去與民間合作,讓民間太空業者盡管發揮。因為美國在阿波羅計畫順利登月之後,NASA預算就慘遭砍削殆盡,以美國政府領頭來做太空任務,錢是不夠花的,但要是分包給民間承包,那就綽綽有餘。
於是代美國政府發射火箭的ULA、SpaceX、RocketLab等火箭公司紛紛成長起來,代美國政府設計太空站的公司Blue Origin, Sierra Space, Vast, Voyager, Axiom也是別出心裁各種設計,美國政府輕鬆培育出太空巨頭群,未來成長可期。
中國則主要依靠政府力量進行載人航天、用神舟載人太空船與天舟貨運太空船來維持天宮太空站運作、另有嫦娥登月計畫、天問火星計畫、各種超大型射電望遠鏡與小行星礦產開發計畫與小行星隕石防禦計畫等,都顯示出中國幾十年來對太空宇宙開發的認真與重視,還有政府持續的資源投入與人才培訓。
2021年4月,天宮太空站正式發射入地球軌道,接著在2021年6月17日,神舟-12號載人飛船由長征-2F遙12火箭從酒泉發射中心發射,並成功與天宮太空站天和核心艙對接後,開啟了中國太空人常駐輪值留守天宮太空站的歷史,迄今也將近3年時間。
經過幾次附加艙等之發射組裝,天宮太空站已經具有一定規模,未來2025年加裝巡天太空望遠鏡艙後,功能將更為加強。值此同時國際太空站之存在卻岌岌可危,如果美俄決定將國際太空站廢棄墜回地球,那麼在太空中的人造太空站就僅剩中國的天宮太空站了。
圖-2024年3月11日SpaceX的龍飛船載送4名太空人到國際太空站(Spaceintel101.com)
中國目前大約是每六個月時間發射一艘新的神舟載人飛船,載運三名新的太空人到天宮太空站輪班,輪值已半年的前一批神舟乘員則在交接幾天後返回地球。
最新神舟18號飛船在2024年4月25日順利發射升空,由長征2號F運載火箭(遙十八)助推,乘組人員由葉光富指揮官、任務操作員李廣蘇與工程師李聰組成。神舟-18號載人飛行之主要任務為太空人出艙活動、貨物運送出艙任務、太空實驗、技術試驗、科普教育等。
依照慣例,一年發射兩次神舟,神舟-19號應該在2024年下半年年底進行發射。至於為什麼中國的天宮太空站得要一直不斷派人駐守在上面,是不是怕空窗期時美國人偷偷上去搶走,或者是天宮太空站表面是和平用途,內裡其實像蘇聯時期的禮炮太空站一樣偷偷裝有武器,其實是一個違反國際法公約的仿蘇聯阿馬茲(Almaz)軍用武裝太空站? 這個沒人能上去檢查證實,不過所有駐守在天宮太空站的中國太空人都有解放軍軍籍身分,隸屬解放軍軍事航天部隊,這個是真的。
嫦娥-6號探月飛船出發
中國嫦娥-6號探月太空船,已經在2024年5月3日由長征-5號火箭搭載,自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順利進入地月軌道。仍是無人遠端操控的嫦娥-6號探月飛船,目標是飛往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由登陸器降落,收集當地月壤,並對當地地形地貌進行勘查,最後還要自該地重發射升空後,將樣本月壤送回地球。
圖-嫦娥-6號太空船2024年5月3日發射(Spaceintel101.com)
2024年6月4日,嫦娥-6號依照預定計畫飛抵月球並進行登陸,登陸器開始收集月壤順利成功,6月6日返回器自月球升空回轉地球,西方國家也都緊盯這個動作。
圖-嫦娥-6號在組裝工廠中
嫦娥探月工程已計畫並執行多年,目前已經規劃到嫦娥-8號了,中國一步步依照規劃,建造其登月能量,並為最終在月球上建立有人居住之「國際月球科研站(ILRS)」做準備。
「國際月球科研站(ILRS)計畫」是中國與俄羅斯於2021年3月9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將由中俄兩國共同合作興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參加這個計畫的國家已有「中國、俄羅斯、委內瑞拉、南非、亞塞拜然、巴基斯坦、白俄羅斯、埃及、泰國、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顯然都是與英美歐洲國家阿提米斯登月計畫(ARTEMIS)打對台的獨裁專制國家陣營。
但整個計畫已經是有模有樣,朝向目標前進,中國的嫦娥四號起到嫦娥八號,俄羅斯的Luna-25、Luna-26月球號太空船都是為本計畫進行探測與選址任務服務的。
中國的嫦娥登月計畫已經大致選定未來這個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地點,俄羅斯有強大的運載火箭發射能力與技術資料可支援,只是由中國主導的計畫,俄羅斯是否能夠接受這個現實,或是之後會再自己興建一個專屬俄國的月球科研站,就有待未來觀察了。
中國對登月設基地是堅毅不搖的前進執行,已經引起美方重視,NASA署長已對外質疑,當中國登月設科研站後,將阻止其他國家登月或利用月球資源與空間。其實這種事情必然會發生,任何國家在投注巨大資源完成某項太空計畫,之後別的國家來要免費分一杯羹,誰能接受?
但我們也可以看到,過去開發宇宙任務大家各做各的,除了美蘇冷戰時期競爭激烈外,中國一直算不上一個角色。一直到蘇聯沒了,俄羅斯低盪陷於泥沼,其他印度、日本、歐洲也不算個咖,於是持續不停太空計畫的中國,變成美國最為忌憚的對手。
加上中國在地表的海面也建設大量海軍航母、大型驅逐艦艦隊,更新了大量彈道飛彈潛艦與火箭軍洲際彈道飛彈系統,甚至核彈頭數目也逐年持續增加朝向1000枚的數量前進,雖然比起俄羅斯排名第一的近6千枚核彈頭數量好像還算低,但中國懂得做大外宣,把自己的武力大大吹噓一番好似真的超英趕美了,這下連不懂內裡的人也害怕起來了。
所以中美目前的競爭已經不只在陸地上,也不只在海面上,在近空(20公里到100公里的高空)、在近地軌道、在月球、在火星,甚至在火星外的主小行星帶,中國都有詳盡的開發計畫,這是美國NASA還做不到的。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ntinue reading

577 episodes

Artwork
iconPartager
 
Manage episode 422668751 series 2948782
Contenu fourni par 蘇育平 Yuping SU. Tout le contenu du podcast, y compris les épisodes, les graphiques et les descriptions de podcast, est téléchargé et fourni directement par 蘇育平 Yuping SU ou son partenaire de plateforme de podcast. Si vous pensez que quelqu'un utilise votre œuvre protégée sans votre autorisation, vous pouvez suivre le processus décrit ici https://fr.player.fm/legal.

迎接十年一遇的存債良機,富養自己不是夢!
中信優息投資級債【00948B】有「平準金」及「月配息」,小資也能輕鬆跟隊,【00948B】投資就是發!
一同「債」現王者新高度,詳細資訊請見: https://bit.ly/3y7XL7A
----以上訊息由 SoundOn 動態廣告贊助商提供----
中美對抗從地表延伸到太陽系
2024年6月6日是一個無比繁忙的一天,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籌劃已久的「星艦太空船搭配超重級推進火箭(Starship + Superheavy Rocket)」第四次試射順利發射升空,火箭推進段實現重返,星艦太空船也測試重回大氣層之艦體與防熱隔離層是否安全,測試結果成功,為未來星艦火星計畫大規模發射取得綠燈。
圖-星艦四發射前(SpaceX網站)
另外美國波音公司在經歷十年延誤與今年幾次發射前緊急叫停後,終於也在6日以聯合發射聯盟(ULA)的擎天神5號火箭,將波音開發生產的「星際航線(Starliner)」太空船順利安全送上宇宙,並前往國際太空站對接,將兩名太空人送上國際太空站輪班,受到太空站上太空人熱烈歡迎。
這款星際航線太空船因技術問題延宕多年,當年NASA同時出資支持波音與太空探索公司製造飛船,結果太空探索公司的龍飛船在2010年就實現貨運版龍飛船飛行,2020年5月30日實現載人版龍飛船的航行。星際航線太空船到了2024年6月6日也終於成為國際太空站最新一款載人飛船。除此之外還有俄羅斯的聯盟號太空船、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獵戶座太空船可載運太空人上國際太空站,再來就是中國自創一格的神舟太空船了。
也同樣是這天6月6日,中國嫦娥-6號登月飛船在月表採集月壤的月球車已將月壤送上重回太空火箭,送回軌道艙,將從月球運回地球研究。
圖-星河動力航天公司穀神星遙13火箭發射升空(SpaceX臉書網頁)
一樣在2024年6月6日,中國一家民間的太空公司星河動力航天公司的穀神星遙13火箭發射升空,將三枚衛星打入地球軌道。距離穀神星遙12火箭在5月30日發射打入5枚衛星(極光星座01星、極光星座02星、河北臨西一號衛星、張江高科號衛星、逆水寒2號衛星)也不過一個禮拜時間,代表中國這家民間企業也有不俗的航天實力,可以在短時間內連續發射。
雖然穀神星火箭只是小型固態火箭,酬載只有350公斤,比起星艦的超重型火箭之酬載有上百噸,簡直無法同日而語,但是要上宇宙,所需要的技術要求是所差不多的。
地球的大氣層因此充滿擾動與破口,不斷有太空運載火箭衝破一百公里高之卡門線進入太空,代表人類的宇宙開發前所未有的密集。
尤其SPACEX幾乎每週都發射的星鍊布設火箭,每次都可以打上23顆星鍊衛星到地球近地軌道,很快大家不管在地球哪個角落,都可以使用星鍊系統上網路。最近還出現亞瑪遜叢林原始部落開始使用星鍊系統,結果男人都不去狩獵種田,全部在刷小電影視頻,令部落長老搖頭不已的新聞。
此外中國布設的全球定位系統北斗、俄國的格拉諾斯、歐洲的加利略,以及日本的QZSS都是可運用的全球定位系統,美國GPS早已不再是唯一選擇。
在太空開發方面,美國秉持民間為主,政府為輔之態度,政府將太空任務分包下去與民間合作,讓民間太空業者盡管發揮。因為美國在阿波羅計畫順利登月之後,NASA預算就慘遭砍削殆盡,以美國政府領頭來做太空任務,錢是不夠花的,但要是分包給民間承包,那就綽綽有餘。
於是代美國政府發射火箭的ULA、SpaceX、RocketLab等火箭公司紛紛成長起來,代美國政府設計太空站的公司Blue Origin, Sierra Space, Vast, Voyager, Axiom也是別出心裁各種設計,美國政府輕鬆培育出太空巨頭群,未來成長可期。
中國則主要依靠政府力量進行載人航天、用神舟載人太空船與天舟貨運太空船來維持天宮太空站運作、另有嫦娥登月計畫、天問火星計畫、各種超大型射電望遠鏡與小行星礦產開發計畫與小行星隕石防禦計畫等,都顯示出中國幾十年來對太空宇宙開發的認真與重視,還有政府持續的資源投入與人才培訓。
2021年4月,天宮太空站正式發射入地球軌道,接著在2021年6月17日,神舟-12號載人飛船由長征-2F遙12火箭從酒泉發射中心發射,並成功與天宮太空站天和核心艙對接後,開啟了中國太空人常駐輪值留守天宮太空站的歷史,迄今也將近3年時間。
經過幾次附加艙等之發射組裝,天宮太空站已經具有一定規模,未來2025年加裝巡天太空望遠鏡艙後,功能將更為加強。值此同時國際太空站之存在卻岌岌可危,如果美俄決定將國際太空站廢棄墜回地球,那麼在太空中的人造太空站就僅剩中國的天宮太空站了。
圖-2024年3月11日SpaceX的龍飛船載送4名太空人到國際太空站(Spaceintel101.com)
中國目前大約是每六個月時間發射一艘新的神舟載人飛船,載運三名新的太空人到天宮太空站輪班,輪值已半年的前一批神舟乘員則在交接幾天後返回地球。
最新神舟18號飛船在2024年4月25日順利發射升空,由長征2號F運載火箭(遙十八)助推,乘組人員由葉光富指揮官、任務操作員李廣蘇與工程師李聰組成。神舟-18號載人飛行之主要任務為太空人出艙活動、貨物運送出艙任務、太空實驗、技術試驗、科普教育等。
依照慣例,一年發射兩次神舟,神舟-19號應該在2024年下半年年底進行發射。至於為什麼中國的天宮太空站得要一直不斷派人駐守在上面,是不是怕空窗期時美國人偷偷上去搶走,或者是天宮太空站表面是和平用途,內裡其實像蘇聯時期的禮炮太空站一樣偷偷裝有武器,其實是一個違反國際法公約的仿蘇聯阿馬茲(Almaz)軍用武裝太空站? 這個沒人能上去檢查證實,不過所有駐守在天宮太空站的中國太空人都有解放軍軍籍身分,隸屬解放軍軍事航天部隊,這個是真的。
嫦娥-6號探月飛船出發
中國嫦娥-6號探月太空船,已經在2024年5月3日由長征-5號火箭搭載,自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順利進入地月軌道。仍是無人遠端操控的嫦娥-6號探月飛船,目標是飛往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由登陸器降落,收集當地月壤,並對當地地形地貌進行勘查,最後還要自該地重發射升空後,將樣本月壤送回地球。
圖-嫦娥-6號太空船2024年5月3日發射(Spaceintel101.com)
2024年6月4日,嫦娥-6號依照預定計畫飛抵月球並進行登陸,登陸器開始收集月壤順利成功,6月6日返回器自月球升空回轉地球,西方國家也都緊盯這個動作。
圖-嫦娥-6號在組裝工廠中
嫦娥探月工程已計畫並執行多年,目前已經規劃到嫦娥-8號了,中國一步步依照規劃,建造其登月能量,並為最終在月球上建立有人居住之「國際月球科研站(ILRS)」做準備。
「國際月球科研站(ILRS)計畫」是中國與俄羅斯於2021年3月9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將由中俄兩國共同合作興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參加這個計畫的國家已有「中國、俄羅斯、委內瑞拉、南非、亞塞拜然、巴基斯坦、白俄羅斯、埃及、泰國、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顯然都是與英美歐洲國家阿提米斯登月計畫(ARTEMIS)打對台的獨裁專制國家陣營。
但整個計畫已經是有模有樣,朝向目標前進,中國的嫦娥四號起到嫦娥八號,俄羅斯的Luna-25、Luna-26月球號太空船都是為本計畫進行探測與選址任務服務的。
中國的嫦娥登月計畫已經大致選定未來這個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地點,俄羅斯有強大的運載火箭發射能力與技術資料可支援,只是由中國主導的計畫,俄羅斯是否能夠接受這個現實,或是之後會再自己興建一個專屬俄國的月球科研站,就有待未來觀察了。
中國對登月設基地是堅毅不搖的前進執行,已經引起美方重視,NASA署長已對外質疑,當中國登月設科研站後,將阻止其他國家登月或利用月球資源與空間。其實這種事情必然會發生,任何國家在投注巨大資源完成某項太空計畫,之後別的國家來要免費分一杯羹,誰能接受?
但我們也可以看到,過去開發宇宙任務大家各做各的,除了美蘇冷戰時期競爭激烈外,中國一直算不上一個角色。一直到蘇聯沒了,俄羅斯低盪陷於泥沼,其他印度、日本、歐洲也不算個咖,於是持續不停太空計畫的中國,變成美國最為忌憚的對手。
加上中國在地表的海面也建設大量海軍航母、大型驅逐艦艦隊,更新了大量彈道飛彈潛艦與火箭軍洲際彈道飛彈系統,甚至核彈頭數目也逐年持續增加朝向1000枚的數量前進,雖然比起俄羅斯排名第一的近6千枚核彈頭數量好像還算低,但中國懂得做大外宣,把自己的武力大大吹噓一番好似真的超英趕美了,這下連不懂內裡的人也害怕起來了。
所以中美目前的競爭已經不只在陸地上,也不只在海面上,在近空(20公里到100公里的高空)、在近地軌道、在月球、在火星,甚至在火星外的主小行星帶,中國都有詳盡的開發計畫,這是美國NASA還做不到的。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ntinue reading

577 episodes

Tous les épisodes

×
 
Loading …

Bienvenue sur Lecteur FM!

Lecteur FM recherche sur Internet des podcasts de haute qualité que vous pourrez apprécier dès maintenant. C'est la meilleure application de podcast et fonctionne sur Android, iPhone et le Web. Inscrivez-vous pour synchroniser les abonnements sur tous les appareils.

 

Guide de référence rapide